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叶铭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4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叶铭汉先生是中国低能加速器、低能核物理实验、粒子控测技术和高能物理实验的开拓者之一,是大型科研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BES)”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建造核物理、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他参加我国第一、二台带电粒子加速器(能量为700千电子伏和2.5兆电子伏的静电加速器)的研制,并负责其运行和改进,获得一批重要成果。后率先研制和发展了多种粒子探测器,开展我国第一批核物理实验,做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物理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与萧健主持开展多丝正比室、漂移室等高能物理实验常用的粒子探测器的研制,率先在国内实现多丝正比室的计算机在线数据获取。1982年起主持大型高能物理实验粒子探测装置北京谱仪的建造,该装置于1988年建成,获得了陶轻子质量精确测量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奖项。
叶铭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50年春天,国家提出由中科院新成立的近代物理所牵头研制高能物理的重要基础:加速器,当时,跟着钱三强刚读了一年研究生的叶铭汉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走进了近代物理研究所。
1979年底,为了早日建成我国自有的对撞机,叶铭汉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异国的科研经历使他感受到中美之间的差距,但也更确信,“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一样也能做到”。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邓小平当年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所说的话。在叶铭汉等物理学家的钻研之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跻身国际前列。这一突破性进展也使得相关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带动了相关的产业链。

叶老:我有什么事情,你们拿不定主意,我帮你们定下来。后来,我们又提出来,你的温度和被加工的温度要恒温,你怎么能做到恒温呢?那个温度也控制好,整个房间都是这个温度。
记者:这是好高的要求,对当时的工厂来说,能完成吗?
叶老:完成了。
记者:所以不仅仅是我们研究出来的这一个领域,带动了相关的产业链,整体水平都在上升。
叶老:高精尖的产业链。
阅读是叶铭汉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的习惯,书柜成了他家中客厅和书房占地最大的家具。常年在国外交流的经历使得叶老养成了阅读英国文学的习惯。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因其通俗性与趣味性,成了叶老休闲时的读物。

对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老先生来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同为物理学家的叔父叶企孙。叶企孙一生培养了79位院士,而他的学生钱三强正是叶铭汉的恩师。
1929年到1937年间的清华物理系,大师云集。正是这浓郁的科研氛围与报效家国的热血,让物理学研究在一代又一代科研人间传承了下来。
王宁:他心里面对学生特别爱,不是一般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发自内心的爱?

叶铭汉:对,爱护。那个时候物理系有一个工友很聪明,最后我叔父发现他聪明,就培养他管那个实验仪器,他动手很巧,可以修理一些。所以这个人以前叫做工友,就变成了助理了。他得的肺病,我叔父出钱让他养病好的。
王宁:叶先生资助了很多学生吧?
叶铭汉:他对一些穷的学生,他比较钱多,就资助他们。
欢迎转载、分享、评论、爆料:黑榜 » 痛别!著名物理学家叶铭汉院士逝世 享年99岁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