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何为群体免疫呢?
简单来说,就是让人群中的大多数人先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力,进而限制传染病的扩散,并最终实现保护没有免疫力个体的目的。
获得群体免疫的最常见方式就是打疫苗。
但约翰逊政府的“群体免疫”策略却与此相去甚远。
根据英国首席科学家的说法,他们并非完全放任疫情不管,但要想办法放缓疫情传播。
最好呢,让大众在今年夏季慢慢地去感染,然后逐渐康复,进而在冬天之前达到“人群免疫”的目标。
至于感染人口,差不多60%就可以了。
而且最好不要让老人确诊。
很多爱舔英国政府臭脚的人,可能看到这儿就不禁手舞足蹈了,“英国防疫策略是近乎无情的理性”,“这才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即便我们按照60%人口感染、1%死亡率算,那么英国6600万人也将有40万人被淘汰。
再直白点说,有谁自愿成为这其中的1%?
反正本兵是认认真真地翻了许多支持者的微博,寥寥无几。
比如这位@于晓华_经济,当网友对他的模型算法有质疑时,他张嘴就是“每个死者都有名字,有家庭!不是数字!……病毒不讲政治!透明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延缓死亡,让大家更有安全感……”

结果,当看到英国政府的做法后,他立马又换了副嘴脸,“……让年轻人先感染,他们死亡率低,这样让他们形成免疫,得到社会上整体免疫水平达到70%左右,就形成了免疫墙,到时候老年人再出来,病毒就很难传播了……”

又比如这位@fujiizhou,2月初中国疫情还很严重的时候,他自顾自地在微博感慨,“人事实上不是猪,故不能用对待猪的方式对待人。防控猪瘟可以隔绝猪对猪的传染,对待猪瘟可以一杀了之,但对人的传染病不能如此”。

然而,当英国政府试图推动“群体免疫”时,他的脸简直比翻书还要快,“英国人的群体免疫策略,启示为什么人类文明主要由欧洲人创造,因为他们勇于接受自然、环境对自身的选择……”

……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看得本兵是心下一惊,寻思着还能这么双标?说好的“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呢?怎么落在英国的人头上,就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敢情支持英国政府的这些人,也不愿意成为那个“代价”啊。其实,
英国人的这个骚操作,说白了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外在表现。
原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就在他的个人公号上对此评价道: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全体人民没有疫苗,极少数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会出现的是: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这种现象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事实上,就在英国政府宣布“群体免疫”的转过天,“超长待机”的英国女王就拖家带口,撒溜子跑了。

图源:环球网那么,现在的英国民众是个什么情况呢?
截至当地时间14日上午,已经有超过10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字,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

而就在“群体免疫”策略出台当天,就有超过500名科学家,同时在三个领域(传染病领域、免疫学领域以及心理和行为科学领域)对约翰逊政府发起抗议,公开要求政府作出澄清和解释。

图源:观察者网《柳叶刀》杂志主编更是在推特直接开喷,炮轰
英国政府的决策是个错误,是在拿老百姓的生命做“轮盘赌注”。

图源:观察者网除此之外,他还联合多人致信《泰晤士报》,指出“没有明确证据显示英国参考了其他国家抗击COVID-19的经验”,要求英国政府迅速公开制定防疫政策时参考的科学证据、数据和模型。更为搞笑的是,一位此前还试图为英国骚操作辩解、以为可行的数学家,后来又仔细地推算了一遍数学模型,结果发现,根本没办法在不击垮医疗系统的情况下,达到群体免疫的最终目的。

图源:观察者网当然啦,纵使事实如此清晰,想要双标者认错却也太难。根据本兵的观测,他们正在大踏步向“这是英国政府的战术恐吓,不仅能让国内民众不敢出门,即便出门也知道戴口罩,而且还能让其他国家民众也不敢来英国”积极转进。

不过很遗憾的是,在昨天,英国政府就已经正式改口。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消息,英国卫生大臣接受采访时表示:
“群体免疫不是我们的目标或政策——它是一个科学概念。我们的政策是保护生命,战胜这种病毒。”

图源:环球时报但是英国政府打算如何战胜疫情,说真的,本兵是没瞧见。除了“勤洗手”,“让轻症患者居家隔离7天”,以及“计划在未来几周内采取行动隔离70岁以上的老人”外,英国政府似乎连任何行之有效的举措都拿不出。又或许,他们本来的打算也是硬扛,扛到中国政府研发出切实有效的疫苗,又或是美国的“神药”瑞德西韦被证明有效为止。只是在那之前,因等待而丧命,又或是因此而留下严重后遗症的无辜群众,他们又该作何打算?
欢迎转载、分享、评论、爆料:黑榜 » 于晓华-鼓吹“群体免疫”的中国“双标专家”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