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老百姓皆傻X?牡丹之下是难以掩盖的污秽

8月6日晚, “融媒天下“微信公号推送了一篇《作家张抗抗关于澄清事实及依法维权的声明》,引发热议。

在声明中,张抗抗澄清网上热传的“同一个英文字母”的文章不是她本人原创,自己只是转发,文章的真正出处是时寒冰发表在自己博客上的作品《悲袁崇焕》

张抗抗称,网络上这种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捏造,严重侵犯了她本人的名誉权,她将依法追究有关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声明中提到的文章之所以引发争议,在于结尾处连用了20多个“傻逼”,且矛头直指群众,声称“无论在哪个时代,群众都是最傻逼的那群人”。

20230130105731565

 

这样极端的言论一出,被作为“群众”的网友攻击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张抗抗没有因这份声明得以撇清自己,反对者们并不买账,毕竟援引意味着认同,是转发还是原创并没有太大区别。

况且对很多人来说,骂脏话的是不是张抗抗本人并不重要,甚至骂脏话这一不文明行为本身也不是攻击的真正目标。

一切争议的重点在于对张抗抗立场的质疑——作为一个“作家协会主席”,在这个时下自带争议性的身份之下,你的立场是什么?

这种追问,从张抗抗在疫情期间公开发表短文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20230130105735326

 

张抗抗以美国著名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乔姆斯基为例,呼吁大众应对异见者应保持宽容、“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作国家的敌人。”

当时正是方方饱受攻击之际,此文一经发出,为其声援之意不言而喻。

上述为方方帮腔的倾向是张抗抗遭受非议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背景或许要追溯到“公知”在今天的尴尬处境。

张抗抗在文章中提到,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识”的特权,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

历史上关于知识分子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一批从西欧留学回去的留学生,不满意沙皇俄国的状况,引入一些新思想,形成了批判沙俄政治、社会体制的文化人群体,这些文化人被称为“知识分子”。

另一种说法是1898年初,著名的法国作家左拉给总统写了一封题为《我控诉》的公开信,为受迫害的犹太军官德雷弗斯上尉申冤。这封信发表时被称为“知识分子宣言”,一大批主张为德雷弗斯平反、经常指陈时弊的文化人遂被称为“知识分子”。

20230130105737612

 

埃米尔·左拉(1840年-1902年)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标识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以及专家学者不同,他们身上有更多的社会批判意识,始终承担着审视社会的责任。

在这个意义上,张抗抗所言不虚。

古往今来,作为监督者和批判者,公共知识分子始终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就像白岩松说,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问题。唐朝、宋朝、清朝都曾是盛世,但如果你能穿越回当时那些知识分子云集的酒馆,会发现他们也同样忧心忡忡。

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但凡有知识分子的地方,就有沉重的思索和怀疑。“忧心忡忡是知识分子的天然使命”。

作为社会的“报丧者”,公共知识分子虽称不上讨喜,但也一直都保持着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受到普遍的尊重。

但是近几年,公共知识分子的公信力却急速下跌,“公知”二字一出,往往伴随着成嘲讽和侮辱。

导致这个局面的纵然有后现代社会反智主义的影响,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时代因素。

但这一连串的“傻逼”出口,似乎也表明了面对今天的处境,知识分子自己难逃其咎。

美国学者约翰逊在《知识分子》在中认为,知识分子中的领袖人物通常宣称他们热爱人类,或许真的是如此,但是他们爱的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

他们可以为人类设想出种种美妙的图景,但在实际生活中,在同家人或朋友相处时,他们大都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和自我中心主义者。

在当下,的确很多受过良好教育、享有“知识”特权的精英们因为和大众之间所谓的智性差距,拒绝了和其对话的可能。

“群众皆傻逼”的言论,展现出的倨傲和偏见,已然和知识分子最初关怀社会、关怀个体的立场背道而驰。

于是一边是“臭公知”,一边是“小粉红”,群众和知识分子通过污名化的方式划分阵营、消除异己。

其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个体本身的复杂性,都在标签的滥用下遭到了遮蔽和忽视。“屁股歪”或“爱国蛆”的帽子一扣,两方之间就彻底失去了理性对话的必要和可能。

王小波先生曾说过:“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事实上,无论是爱国主义者监督他人是否爱国、还是自由主义者监督他人是否自由,把握不好尺度都会滋生剥夺个人精神自由与个性发展的危险。

鲁迅先生说过,“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群”,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全体以沦于凡庸”。

一个文明的社会绝对不是只允许有一种声音的社会,但也不应该是只有对骂,却没有对话的社会。

诚然,的确有以忧国忧民为口号但却唯恐天下不乱者,也有以爱国为名秉持狭隘民族主义者,但是他们都不能代表知识分子和大众这两个庞大的概念。

在极端之外是更多的普通人——对社会有关怀,也有不满,有欣慰,也有期待。

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让所有人保持独立思考或许是一种奢望,但保持尊重和礼节对每个人来说是起码的事情,也是不同群体之间达成有效沟通的前提。

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彼此理解也并非易事

但你不是傻逼,我也不是。

欢迎转载、分享、评论、爆料:黑榜 » 张抗抗-老百姓皆傻X?牡丹之下是难以掩盖的污秽

赞 (0)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