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黄继光烈士:伟大战士 永恒丰碑

二、投笔从戎:从农民子弟到合格志愿军战士的蜕变

(一)请缨出征:“保家卫国就是保家乡”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边,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1951年3月,志愿军征兵的消息传到中江县,全县掀起了“报名参军、保家卫国”的热潮。
黄继光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到乡征兵点报名。但征兵干部看到他身高不足1.6米、体重仅45公斤,摇了摇头说:“小伙子,你年纪小、身体瘦,战场太艰苦,你恐怕扛不住啊。”黄继光急得满脸通红,拉住干部的手说:“干部同志,我从小种地,有的是力气!解放军救了我们家,现在国家有难,我必须去!我不怕苦、不怕死,一定能打胜仗!”
为了证明自己,黄继光连续三天跟着征兵队伍,白天帮着整理报名资料、给参军青年讲解政策,晚上就睡在征兵点的屋檐下。他还特意找来一副100多斤的担子,在征兵干部面前挑着走了两里地,面不改色。征兵干部被他的决心打动,又看到他在儿童团的优秀表现,最终破格批准了他的报名。
出发前,母亲邓芳芝连夜为黄继光缝补衣物,把攒了很久的几个鸡蛋塞进他的背包。黄继光跪在母亲面前磕了三个头,说:“娘,您放心,我到了部队一定好好干,立了功再回来见您!”邓芳芝擦了擦眼泪,坚定地说:“娘等你!你要记住,为国家打仗,死了也光荣!”1951年3月25日,黄继光与全县2000多名青年一起,在中江县城举行了出征仪式,随后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征程。

(二)军营淬炼:“笨鸟先飞”的硬骨头战士

1951年4月,黄继光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成为一名新兵。刚到部队时,他面临着诸多挑战:文化水平低,连训练手册都看不懂;军事技能薄弱,射击、投弹、爆破等科目成绩都不理想。但黄继光有着一股“笨鸟先飞”的韧劲,他把“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作为自己的信条,在训练中拼尽全力。
射击训练时,为了掌握瞄准技巧,他趴在地上反复练习,手臂磨出了血泡,就用布条缠上继续练;投弹训练时,他投的距离总是不达标,就利用休息时间加练,从山坡下往山坡上投,每天投上几百次,直到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爆破训练时,他主动向老兵请教,把爆破步骤记在小本子上,反复背诵,还对着模拟地堡练习装药、点火、撤离的动作,直到每个环节都熟练无误。
除了军事训练,黄继光在生活中也处处展现着农民子弟的朴实与善良。他主动帮战友洗被子、补衣服,把自己的口粮分给吃不饱的新兵;行军时,他总是抢着扛重武器、背伤员,有一次部队急行军120里,他帮战友扛了两挺轻机枪,脚磨起了好几个大泡也不吭声。战友们都喜欢这个憨厚的四川小伙子,亲切地叫他“黄小个子”。
1952年4月,部队开展“杀敌立功”运动,黄继光在决心书中写道:“我是贫苦农民出身,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新生活。到了朝鲜,我要多杀敌人,为祖国争光,为毛主席争光!如果我牺牲了,就把我的抚恤金交给党组织,作为我的党费。”这份决心书,成为他日后英雄壮举的生动写照。同年7月,黄继光因表现突出,被批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被任命为6连2班副班长。
1 2 3 4

欢迎转载、分享、评论、爆料:黑榜 » 缅怀黄继光烈士:伟大战士 永恒丰碑

赞 (1)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