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发布讣告称,该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卢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卢强是电气工程科学家、中国现代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学科的开拓者,曾担任中国能源领域首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卢强1936年5月19日出生于安徽芜湖,中学在芜湖一中读书时,他听老师讲过孙中山的“建国大纲”,要在长江三峡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这成为他后来立志进入水电事业的动力源。
1954年,卢强考入清华大学,填写的志愿是水利系,但被分配到电机系,师从电机及电力系统专家高景德,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文革”十年中,卢强自述“事业之舟搁浅了”,等到重新起步进行电力研究时,他发现自己落伍了,“甚至连国际期刊上别人发表的论文中的一些符号都看不懂”,这促使他加紧学习,追赶世界前沿。
“我和几位同伴及年轻教师常常夜里两三点钟因系馆大门紧锁而从实验室跳窗出去。由于当时清华教师住房紧张,三家合住一套,每家仅一间,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夜晚我总是搬一把大凳子、一把小凳子在公共卫生间里写作。”卢强回忆。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撰写了《输电系统最优控制》,一经问世就获得好评,获当年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
1983年,卢强和同事首先研制出了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但前几次实验效果不佳。1984年8月,卢强前往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进修,一边学习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一边规划如何优化自己的发明。1986年进修结束后,他带领一名博士生前往白龙江碧口水电站,开始了新的试验。
“在那段时间里,我的身体和意志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当时我和研究生住在山上一间草房里,山上的蚊子很可怕,且连水也没有……”卢强说,自己审视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发现了问题,“当试验取得成功时,我真是百感交集。这次是我一生科学旅程中成败的关键。”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后来在中国西北、东北、西南等电力系统投入运行,使输送电力的稳定极限提高了10%至15%。
欢迎转载、分享、评论、爆料:黑榜 » 电气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去世,享年86岁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