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8年,有个名叫赖宁的14岁小英雄。他年纪轻轻就因为救火而牺牲了。可是,让人感到困惑的是,他牺牲了30多年后,他的雕像竟然被拆除了,连他的英雄事迹也被教科书和学校删掉了。
赖宁啊,他就是一个来自四川雅安那个小山村的普通孩子,家里不咋富裕,父母都是农民。
但是啊,他这个人就是乐观,啥困难啊挫折啊,他都敢去面对,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他从小就表现得特别勇敢,正面迎接困难,想办法战胜它!
在赖宁的童年记忆里,村子后面那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大山,对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充满无限的吸引力。
山上有许许多多未知的山洞、小溪、异兽……这一切对于那个年龄的孩子们来说就像一部好奇的探险宝典。
赖宁性格开朗,很有领导魅力,村里的孩子们都愿意跟着他玩。
于是呢,赖宁就带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搞了个“金龙探险队”,赖宁就是队长。
在那么一段童年岁月里,赖宁带领着他的小伙伴们经常去山上探险,发现山中的奇景。他们不仅贪玩,还表现出热心助人的品质。
有一次,村后山发生火灾,赖宁带领伙伴紧急前往救火,并肩与村民一起成功扑灭了火势,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或许是父母从小的教导,赖宁确实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他内心始终怀有一个模糊但光明的梦想,想要长大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村里后山的一片森林突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整个山林都被吞没在熊熊烈火之中。
起初只是一小簇火苗,但很快在狂风助长下炽烈成火海。虽然人们奋力扑救,但火势却越来越猛烈,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性的损失。
这个坏消息让赖宁在家里急得团团转。他知道,要是这场大火再不灭掉,不仅整片森林都要被烧毁了,连旁边的电视台和石油库也都会遭殃。
顾不上其他,赖宁立即带领他的小伙伴们冲向火场,加入救火的行列。
可是,成年人们看到孩子们前来,非常着急,怕他们发生危险,立即安排车辆将他们送离火场。
赖宁和其他小伙伴们都上了返回的车,然而责任感在他心中燃烧,他无法对这场灾难视而不见。在成年人不注意时,他突然跳下车,悄悄跑回了火场。
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火终于在第二天凌晨熄灭了,大家松了一口气。但发现赖宁不见了,于是又回到山里找他,最后在山坡上找到了他,可惜他已经没气了。
年仅14岁的赖宁,以他年幼的生命践行了高尚的奉献精神,他的事迹感动了所有的村民,也感动了这个时代的人们。
四川政府决定追授赖宁“革命烈士”的荣誉称号,他的英勇事迹也被录入语文课本中,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但是,在今天的视角下,人们也认为不能简单地向未成年人灌输必需舍生取义的价值观。赖宁的奉献精神值得学习,但他的选择也许过于极端。
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孩子为了助人就置自己于险境,这既不合理,也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救助他人。
现在的语文课本里,赖宁的故事讲得挺小心翼翼的。不再过分强调他牺牲自己的精神,而是更注重告诉孩子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先保证自己的安全,然后再去发扬那种见义勇为的精神。这样说更加人性化,也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就像是说,要用更合适、更负责任的方法去帮助别人和社会。
赖宁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在发光发热。只要今天的孩子们能够吸取他的精神精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更适合的方式践行助人济难的大爱,赖宁的烈士精神就能真正地永存并发扬光大。
(作者:梓梓珠玑)
欢迎转载、分享、评论、爆料:黑榜 » 赖宁14岁小英雄 他牺牲了30多年后他的雕像竟然被拆除了 英雄事迹也被教科书和学校删掉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